中欧·六块腹肌与青春热浪——记那个把汗水熬成勋章的体育生
清晨五点半,操场边的梧桐叶还沾着夜露,林野已经站在塑胶跑道上。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运动背心,肌肉线条在晨光里绷成流畅的弧度,腹部的六块腹肌随着深蹲的动作一收一张,像被匠人精心打磨过的玉石。汗水顺着他紧绷的下颌线滑落,砸在红色跑道上,晕开一小片深色印记。
林野是学校田径队的王牌,也是女生宿舍楼下“每日打卡”的风景线。一米八五的身高配上一身腱子肉,笑起来时眼尾的细纹会弯成月牙,连体育老师都打趣说:“这小子要是去健美赛,绝对能拿青少年组冠军。”可没人知道,他为了保持这身“行头”,每天要比别人多练两小时。
上周三的体能训练,他连续做了五十个引体向上,手臂上的青筋暴起,像盘踞的小蛇。结束时教练递给他矿泉水,他灌了两大口,突然捂住胃部蹲在地上。原来前一天晚上为了赶专业课作业,他只吃了半包泡面。队医检查后摇头:“年轻人别仗着身体好瞎折腾,胃黏膜都充血了。”可第二天训练时,他又准时出现在器材室,对着镜子调整握杠姿势,嘴里念叨:“再坚持两周,省赛就要开始了。”
除了训练,林野还是班里的“移动解题库”。上次我抱着数学卷子冲进器材室,他正举着哑铃做推举,胸肌随着动作鼓胀。“这道解析几何题,”我将试卷摊在他面前,“能帮我看看吗?”他擦了擦额头的汗,接过笔在草稿纸上画辅助线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:“你看,这里用参数方程会更简便……”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的侧脸,睫毛投下细碎的影子,我突然发现,这个总被称为“肌肉怪胎”的男生,居然有一手漂亮的行书。
周末的校园活动,林野永远是最活跃的那个。运动会开幕式上,他带着班级方阵走正步,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,腹肌随着步伐轻微颤动,惹得观众席上的学妹们尖叫连连。散场后,他主动留下来清理场地,把倒地的彩旗重新插好,又帮后勤阿姨搬走了废弃的横幅。“习惯了,”他挠着头笑,“训练时教练常说,运动员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,还得有责任心。”
昨天傍晚,我在图书馆碰到他。他抱着一本《运动生理学》,眼镜滑到鼻尖,正皱着眉研究人体肌肉群分布图。窗外的晚霞把他的侧影染成金色,腹肌轮廓在薄衬衫下若隐若现。“在想什么?”我凑过去问。他合上书,眼睛亮晶晶的:“我在想,如果把腹直肌比作弹簧,那么它的收缩效率会不会影响短跑速度……”话音未落,他又翻开下一页,笔尖在本子上快速滑动。
如今,林野已经收到省体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毕业典礼那天,他站在领奖台上发言,阳光将他周身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。台下掌声雷动,有人喊着他的名字,他笑着挥手,腹肌随着动作轻轻晃动——那是无数个清晨的奔跑、无数个夜晚的坚持,熬成的勋章。
青春从不是轻飘飘的口号,而是像林野这样的少年,把汗水熬成肌肉,把坚持刻进骨血。当他站在跑道尽头,回望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日子,一定会明白:所谓“腹肌帅哥”,不过是把别人用来刷手机的时光,变成了雕刻自己的刻刀。而那些在阳光下闪烁的肌肉线条,终将成为青春最滚烫的注脚。
留言: